据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近日,各地中小学入学报名工作陆续启动,语文教材的修订也再次受到关注。根据教育部今年4月公布的《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义务教育品德、语文、历史学科,起始年级使用新编、修订教材。 语文教材怎么修?修订后语文课本更注重哪些内容?“新华视点”记者梳理发现,自2012年全国义务教育新课标启用后,已有包括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在内的多版语文教材进行了修订,增、减、换、留是新修订课本的四个特点。而对于此前有语文书中存在常识性错误,部分插图陈旧粗糙,一些编排缺乏梯度,甚至存在“教材不够,教辅来凑”等问题,此次修订将有一定程度修复。
bet007方法
怎么修? 多审并行千人参与业内人士指出,修订语文教材时的增减换留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极为耗时耗力的大工程,难度甚至超过编写新的教材。 ——修订期长达三四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于2013年1月重启修订,然而早在2010年之前,出版社就已经分赴各地进行了多轮调研,收集建议。据记者了解,多数版本语文教材从修订立项到最终出版使用,少则三年,多则四五年。
bet007工具
——多选多审多读。据业内人士介绍,语文教材的修订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征求社会意见,拟定教材修订方案,选文,编订,统稿会,编写组讨论,修改定稿,审稿,审读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表示,在审稿环节,各大出版社一般都按照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主管社领导三审这样的程序,有的还约请语言学、文学和语文教育学专家特约审稿。 据了解,有的出版社还会对教材部分篇目进行试教,如语文出版社教材中《我的发现》《一诺千金》等课文,均由语文特级教师进行试教,便于理解编写理念和思路。
bet007原料
——动辄千余人参与。据语文出版社提供的统计数据,在该社此次语文教材修订中,全国各地有100多位省市级教研员、2000多名一线教师参与了研讨和审改,发放并回收调查表1000余份。苏教版光是在选文阶段,就有近200名专家参与,包括小学一线教师、特级教师、教研员、大学教授等。 与此同时,部分教育及文学名家也参与其中。曾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是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孙绍振、温儒敏、倪文锦等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时常参与教材修订的座谈、策划。
bet007软件
依据啥? 文质兼美是最高标准专家表示,语文教材修订并非信马由缰。在具体操作中,各大出版社语文课本的修订主要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史玉娜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当新课标出炉,他们都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新老对比研究,分析其中的新变化、新趋势,应用到修订工作中去。 一线师生的意见是修订标准之一。郑伟钟告诉记者,他们从2008年起每年都给学校师生发放征求意见表,以“你最喜欢的课文是什么”“你最不喜欢的课文是什么”等问题作为参考。
bet007步骤
在修订过程中,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一个重要原则,即老师好教、学生好学、教材好看。 山东省临沂市语文老师胡小丹认为,修订要坚持教材的本质——一种教育工具,需要对晦涩陈旧的课文进行淘汰更换,“这样降低了教学难度,为师生减负,同时有助于学生知识库的更新。” 人文性则要求教材注重引领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自然,形成正确三观。 “教材应是一个例子,而不是一个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不同时代、不同学生决定了语文教材永远存在多维多面,需要持续创新。
bet007解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调整语文教材的同时,更要改革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消除应试思维,真正让语文教育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新闻加点料:盘点据2016-05-25广州《羊城晚报》报道,这些年,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网络上曾掀起过数次关注——2005年上海市新语文教材正式删除《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被传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不过,后来经证实,人民教育出版社只是将该课文由小学五年级新课本调整到四年级的自读课本中去了,并不是删除只是调整。
bet007经验
2013年人教版,初一教材9篇传统篇目被调换,其中包括教材使用多年的鲁迅的散文诗《风筝》。对此,出版社的编辑说,《风筝》对于初一学生理解起来稍微偏难。 2014年上教版,8首古诗退出课本引质疑。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版语文课本中删去《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8首古诗。上海市教委回应,8首古诗退出一年级语文课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但在小学一年级的听力磁带中仍保留了这8首古诗。
bet007知识
2016年网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严重西化"。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发表声明,称有关言论不符合事实。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声明除用外国题材选文占比15%的数据回应外,同时用教材中选取的大量歌颂和赞扬祖国优秀人物的文章,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文成公主进藏》等,否认网上关于"人教版语文教材贬低中国人"的说法。 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对生命的观照,学生才能有饱满的人性。好老师的身影会长久地伴随学生,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仍然能记住老师的教育姿态,即“好人”的样子。
Copyright 2004-2014 All Rights 界首中学校园网 Reserved.